2)第215章 此路不通_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并当即拍板,将王文川罢相。

  楚歌的第一次变法尝试,就这样非常悲催地在第一年就夭折了。

  ……

  又回到最初的起点。

  楚歌有点怀疑人生。

  “不对啊,我计划得挺完美的,怎么结果还不如王文川原本的方案呢?”

  在楚歌看来,他改良后的青苗法可以有效预防官吏强行摊派的问题,而且,应该也不至于造成国家的财政危机啊?

  他发放的是免息贷款,又不是搞慈善白送。

  既然是贷款给农民,那以后农民会还的啊?

  怎么就变成损公肥私了?

  楚歌意识到自己改良的青苗法肯定还存在着巨大的问题,所以冷静过后就沉下心来,从头开始,认真分析。

  而最佳的切入点,就是御史台的那些人攻击自己的说法。

  “这些官员们,攻击我的其实就是两点。

  “第一点,认为我给国家带来了损失,各地的仓储都在快速下降。这样一来,未来一旦有灾害发生,就会导致救灾的粮款不足。

  “第二点,认为我在给自己谋取私利。有人说我是在博取名望,也有人说我是在给朋党牟利。

  “虽然这些保守派的官员会想尽一切办法攻击我,但他们的攻击应该也不是空穴来风,必然要打在我的软肋上。

  “而皇帝本来对我如此信任,却在第一年就将我罢相……这说明他们的攻击确实生效了,让皇帝也不再信任我。

  “也就是说,我的新青苗法在客观上,确实造成了这些后果?

  “不对啊,这是无息贷款啊,为什么会带来损失呢?

  “难道说……那20%的利息,是必不可少的?”

  楚歌一番苦思冥想之后,突然脑海中灵光一闪,豁然开朗。

  他是个文科生,对经济学其实并没有那么深刻的认识,所以在一拍脑袋想出无息贷款这个办法时,其实并没有什么经济学的知识作为支撑。

  而此时他反思一番之后,突然意识到了,无息贷款在这个年代根本就是不可行的。

  王文川为什么一定要将利息定为20%?

  只是为了给国家挣钱吗?

  要知道,按照记忆碎片和历史上的真实记载,王文川在地方上二十年,早在做知县的时候,就已经试行过青苗法。

  很多人说,王文川变法应该先搞试点,再推行全国。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王文川已经搞过试点了,而且效果极好。

  也正是因为王文川在做知县的时候搞的试点,让他名声大噪,这才能够顺利进入朝廷中枢,受到皇帝青睐、开启变法。

  也可以说,在他变法之初,是众望所归的。

  楚歌倒推了一番,认为这20%的利息是导致青苗法失败的关键,但此时深入分析一番,却又发现王文川的做法其实另有深意。

  这其中有一个关键词,叫做“风险控制”。

  楚歌一厢情愿地搞了个无息贷款,并认为在理想

  请收藏:https://m.dingdian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