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九章 大结局_春秋儒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见地,重剑崖崖主以及轮回岛岛主也都同意了。

  从此以后秦国再无内患,率先向世仇魏国发动了河西之战。

  此战魏武卒尽数被歼,秦掠地二十五城,本来强盛的魏国从此沦为末流小国,只能仰仗秦国鼻息。

  此后秦国又出兵韩国,韩国弓弩营伤亡殆尽,割地赔款以后再无争霸之能。

  楚国见秦国崛起却也有些担忧,派人与齐国联盟,并且游说韩魏两国脱离秦国成为自己附庸。

  韩魏两国一方面畏惧秦国兵锋,不敢脱离秦国,另一方面又对秦国恨之入骨,想要择机反叛,只要秦国与楚国交锋稍微落入下风,两国必定会反咬一口。

  秦国此时也感受到了危机,令方离出师楚国,方离告知楚王,秦愿以八百里富庶秦地表示诚意,好与楚国结盟,前提是楚国必须摒弃与其国的盟约。

  楚王垂涎秦国八百里富庶之地,不顾朝臣反对撕毁了与齐国的盟约,并且派人侮辱齐王显示与秦国的结盟之心,齐王因此大怒欲起兵伐楚。

  此时的楚王,仍旧想着秦国那八百里富庶之地,不曾想方离矢口否认允诺过要给楚国的八百里地,却说只允诺给了楚国八里地。

  楚王大怒,欲毁掉秦楚两国盟约起兵伐秦,臣下却是苦苦进言:我们楚国已经得罪了齐国,若再与秦国撕毁盟约,必定会两面受敌,不若不要那八百里地,好好与秦国结盟。

  楚王不听,出兵数十万攻打秦国,秦国却派方离与齐国结盟,使得楚国腹背受敌,秦国大破楚军,俘获楚国大将七十余人,楚国由此转盛为衰。

  自此以后,诸侯闻秦国之名尽皆胆寒,秦国已有横扫天下之势,就连盟友齐国也与秦国心生间隙。

  与此同时,燕相国苏仪得到齐王信任,被拜为相国。

  苏仪向齐王进献合纵伐秦之策,齐王欣然采纳,随后苏仪出使赵魏韩楚各国,达成了合纵伐秦的战略,而后佩六国相印开始伐秦。

  只不过,六国虽然联合却并不心齐,反而是各怀鬼胎,苏仪对此却早有预料。

  苏仪非但不努力调解矛盾,反而怂恿齐王只派遣少量兵力参加联军,集结大军率先灭亡宋国,好扩展齐国疆土。

  齐王早就对宋国垂涎三尺,特别是经过桓常变法后的宋国更加富庶,只是担心灭亡宋国后被其余诸侯联合讨伐,这才不敢贸然行动。

  然而,苏仪以三寸不乱之舌最终还是说动齐王,就在诸侯讨伐秦国之际出兵伐宋。

  齐王却不知,苏仪这是要置齐国以死地,好报燕国之仇。

  果不其然,齐国灭宋以后,千余年没有诸侯国灭亡的铁律被打破,诸侯对于齐国都心生恐惧。

  秦国趁机派遣方离为使者游说各国,联合各国讨伐齐国,并且秦国发誓此战绝不夺取齐国一寸土地。

  本就对齐国灭宋感到担忧的诸侯,听见

  请收藏:https://m.dingdian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