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9章意外投降_汉末高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临泾县乃至安定郡第一大族,在安定郡的胡汉势力中有着崇高的威望。

  沮授不敢让其去冒险,便反驳道:“此举太过危险,实不足取!”

  胡族长笑道:“哈哈,军师多虑了,羌汉战争打了百年之久,羌人降了反,反了降,他们早已习以为常,我等已是见怪不怪。”

  其他几县的大族族长也愿意一起前去劝降,并坦言,即便这些胡人不投降,也不敢对他们不利,请沮授尽管放心。

  几位族长都感觉这是轻松赚取沮授好感的机会,认为劝降将会非常容易;现在临泾城被汉军包围,城内胡人既无外援,又失去了突围的机会,投降是他们唯一的活路;且投降汉军对胡人来说并不是可耻之事。

  程武感觉众人之言有道理,城内的胡人还会认为城外的官兵与以往的官兵相似,在他们投降后会把他们另行安置为民,这样的机会他们一定会把握住。

  徐晃感觉,在劝降的同时,可在城外展现大汉军威,给城内胡人以更大的压力,威逼他们投降。

  沮授经过沉思,感觉以往的平叛,在羌人投降之后,异地安置为民,一是出于安抚蛮夷的目的,彰显大汉皇威;二是因为以往的军事主管有意纵容,有养寇自重之意;现在可趁对方不了解他们,故伎重演,待他们出城投降,放下武器之后,可随他处置。

  于是便同意了众人的请求,先去劝降;再说了,即便劝降不成,他也没有损失。

  几位族长得到沮授的批准,心中大喜,在仔细合计之后,便前往临泾城下要求面见羌人豪帅。几人被用藤筐吊上城墙,进入城内。

  对于几位族长的到来,羌人豪帅并不惊讶,他们经常打交道,早已非常熟悉。

  胡族长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让城内羌人投降城外的汉军,并叙说了周边的局势,他们已被四面合围,绝无突围之机。

  胡人也有情报系统,知道胡族长不会欺瞒他们。

  以他们对汉人的了解,汉人崇尊儒家文化,为保持美名,他们投降后,绝不会无端杀戮,肯定效仿以往,将他们异地安置为民,他们可继续逍遥。

  若是他们不投降,围城日久,孤城必破,那时候汉军屠城都有可能。

  若是突围,没有外援接应,必被围歼,还不如坚守待援的好。

  羌人豪帅思索一阵,便同意向汉军投降,并商定了投降事宜。

  待众人返回汉军营地,向沮授相信汇报,沮授大感意外,没想到两万羌人骑兵会如此轻松的向大汉投降,若是如此,凉州的羌汉战争岂会打了百年之久?

  于是,沮授任命胡家族长为郡吏,与徐晃和程武一起接受羌人的投降,在接收他们的兵马和武器之后,分开看押;并派人立即将此消息通知远在朝那城的麹义,稳定军心。

  沮授计划,明年要大兴土木,进行恢复建设,既要修复各县城池和衙门,又要修复回中古道,保证到达萧关的道路畅通,还要修筑从临泾县到达夏阳城的道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些俘虏,就是最好的人选。

  徐晃和程武等人大喜,对接下来收复萧关的战争充满了信心;特别是程武,开始暗自思索,一定要在萧关前重创羌人,打出大汉的威风,同时支援陈仓之战。

  为了表彰胡家族长的功劳,沮授提出胡家可派一家族子弟前往历山大学,跟随郑玄、孔融等大家学习。

  这对关西人来说,确实是豪礼了,胡家立即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

  胡族长大喜,感觉这是无上的荣耀,派出长孙胡遵前往济南国。

  沮授派一队骑兵护送,所有开支皆由太守府支出;沮授的无意之举,日后成就了一将门世家。

  请收藏:https://m.dingdian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