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章县长的心思_汉末高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顺年仅17岁,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还是足智多谋之人,随后网络了一些与他武艺差不多的人一起行动,这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杜边笑道:“王县长,他们这叫艺高人胆大。”

  王县长心想,要是能把他们收为己用就再好不过了,即便不能收服,也要结个善缘,特别那高顺,年仅17岁就这么厉害,将来肯定能有一番作为。于是他问道:“这高壮士值得信赖吗?”

  三老听着这话非常刺耳,他可不买县长的面子,沉着脸问道:“王县长什么意思?那被解救的200多人可是实实在在的汉人。”

  王轩一听坏了,这老东西误会他的意思了,忙解释道:“三老误会了,我的意思是他真是太平村人,且出身清白?”

  三老的脸色这才好转,说道:“那高壮士绝对是良家子,其父便是被匈奴人杀害的,家中还有母亲和妹妹,身世清白,绝对值得信赖。”

  “哈哈,有如此壮士,乃社稷之福!诸位,那托举石碾之事又是何故?”

  三老面有愧色的解释道:“我们当时质疑他们仅凭几人如何能解救这么多人,那李壮士非常恼火,故有此举动,幸亏那高壮士从中说合才没有起更大波澜。”

  三老如此说,让杜边暗松紧张的心情。

  “那组建护村队的事情呢?”县长又问。

  三老解释道:“王县长,估计高顺等人这次劫掠了匈奴人大批的财富,他们便是利用这些财富组建的护村队,大约招募了100多人,只是骑兵队就有50人,使用的是匈奴人的健马,还有弓箭手队、长枪队和刀盾队;参加人员都是周围的农户子弟和被解救回来的人。”

  王县长非常高兴,如此以来,县城以西便可无忧了,匈奴小股人马来了根本不是护村队的对手,即便匈奴大部队来袭,也能起到提前预警的作用;便说道:“此乃本县百姓之福,本官明天要好好的视察一番,然后上报郡守,为他们请功。”

  三老笑道:“王县长,这样的话我们昨天说过了,那高壮士言,不要功劳,希望县衙能妥善安排那被解救之人,否则凭他们一个百多人的小村,何以能养活这么多人?”

  王县长心想,怎么只顾着高兴,把这么重大的事情给忘记了?忙道:“三老所言甚是!那高壮士没说需要县衙如何帮助?”

  “呵呵,王县长,他没说,不过通常看来,无非钱粮与土地和工具等。”

  王轩心想,这可是彰显自己功绩的机会,虽说县衙没有这么多的财力养活这么多人,可他们王家有呀,等明天了解清楚之后,应尽快向家族汇报,请求家族给予援助,族长是开明之人,肯定明白其重要性。如果他能凭借此功调离边县,定当推荐高壮士担任楼烦县长,以此作为,定能交好高顺等人,同时也是造福边县百姓之良策;如能成功,必将提升他在家族中的地位。

  当天下午傍晚时分,杜游徼亲自到太平村传达王县长明天到访的消息,让太平村做好准备。他一进高原家,就大喊道:“高里正,好消息。”

  听到是杜边的声音,老村长快步迎出门外。

  “哈哈,杜游徼何以如此激动?”老村长十分不解,仅仅是落户籍之事不足以让其如此高兴。

  杜边说道:“高里正,今天上午我们三人去县衙办理户籍之事,顺便把详情禀告了县长,王县长决定明天亲临太平村,为每位解救者亲自发放户籍,你说这是不是值得高兴?”

  “那县长没说给予我们帮助?否则我们如何养活这么多人?”高原可是老油条了,更看重实际利益。

  “县长没说,不过他已经问过三老,我估计他来视察之后会拿出一个援助办法。”杜边忙解释道。

  “那就好!”

  “我来此也是受三老所托,希望高壮士等人做好县长的保护工作,避免匈奴来袭,危及县长安危。”

  老村长肯定的说道:“无妨,有李队长和赵队长等人在,绝对确保县长无虞。一会我就通知高顺等人,提前做好警戒。”

  “如此我就放心了。切记,切莫大意!告辞!”

  请收藏:https://m.dingdian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