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0章首战大捷(下)_汉末高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始拼命向后逃跑,并高喊道:“渠帅已死,快逃命。”

  后边的人听到渠帅已死的消息,立即方寸大乱。

  高顺见机不可失,忙命令左右两翼发动攻击;随后与李强带领中军向黄巾军冲去。

  黑黝黝的骑兵压了过来,令黄巾军胆颤心惊;几千的骑兵部队奔跑起来非常威武;马蹄敲击着大地,发出“轰隆隆”的巨响,像是打雷;地面震动的厉害,像是地震;马蹄带起的尘土遮天蔽日,让人心惊。

  任何呐喊声都掩盖在马蹄的巨响之中。

  黄巾军全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何曾见过这种阵势?很多人已吓尿了裤子。

  一支支利箭飞向拥挤的人群,每支利箭必带走一名黄巾军的性命。

  前边的黄巾军已溃败,向后蜂拥而去。

  而处于队伍后方的是黄巾军的家眷,如何跑的过战场前方的青壮?身体弱小的小孩、老人和妇女等被推到在地,瞬间被踩踏致死。

  所有的黄巾军失去了指挥,混作一团,根本无力反击,被幽州军无情的箭支收割着他们的性命。

  看着密如飞蝗的利箭,黄巾军更是害怕,相互之间拼命的拥挤着向南逃命。

  左右两翼一直向南杀去,一边奔驰,一边射箭;高顺和李强又带领骑兵分向两侧包围。黄巾军现在拥挤在一起,太密集了,不能冲进人群,还是用利箭收割来的简单。但凡有落后者,被毫不留情的击杀,尸体被战马践踏成碎泥。

  黄巾军此时成来待宰的羔羊。

  近十万支利箭射出,加上踩踏致死的人,还没正面接触,黄巾军便损失一多半的人员。

  高顺心想,怪不得历史上刘大耳朵能轻松获胜,看来不是他的军队有多强,而是敌人太弱了。

  关羽和颜良在卢水之北碰头,兜住了黄巾军逃跑的路线;骑兵停止了追逐的脚步,把黄巾军包围起来。

  而黄巾军由于没人带头,无人敢突围,更不敢发起对骑兵的冲锋,只能拥挤在一起,听天由命。

  文丑提醒道:“公骥、云长,主公要求尽量多捉俘虏。”

  颜良和关羽这才想起主公的嘱咐,忙让士兵高喊:“投降不杀!”

  “投降不杀!”

  “投降不杀!”

  这时,已经没有马蹄的巨响了;冲天的呐喊声传遍整个战场,所有的黄巾军都听到了。

  人员死伤无数,连渠帅都生死未知,他们又如何逃脱骑兵的追杀?

  有人带头投降,于是周围的人纷纷效仿,相继放下武器向幽州军投降。

  高顺见黄巾军已投降,心中大喜,剩下的人都是身强力壮之人,体弱者早被拥挤践踏而死了。

  忙命令官兵对投降之人分开看押,所有家属被押送到易水之北,所有的青壮在登记之后被要求去挖坑、收集死者尸体、回收箭支、搜刮战利品等工作。

  统计工作由十几名初级文官处理;4个部曲的步兵也被调来帮忙。

  现场由颜良等人看守;高顺与李强带领中军返回军营,他急着去提讯程志远和邓茂,争取让两人投靠,否则直接杀掉,当做战功上缴朝廷。

  范阳县的县长、县丞、县尉以及各大家族的族长等人全部站在城墙上默默的望着南方,焦急的等待着战争的消息。

  黄巾贼来袭,让他们整日提心吊胆,虽说有军队驻扎在城外,不过数目太少,若是战败,军队可以迅速撤离,而县城却是搬不走的。

  为了预防万一,各家族也派出所有的家丁,县尉又组织了城内全部的青壮,到城墙上坚守。

  南方传来冲天的呐喊声以及战马的奔驰声,已让城内所有人的心都悬到嗓子眼了。

  到中午,在易水北岸等候消息的人,在得知胜利之后,立即奔回县城报信。

  县长大喜,立即命县丞组织各大家族犒军,他和县尉急急的赶往军营。

  面见高顺之后,高顺安排他们去协助归拢战俘、清点战功。

  当晚,捷报分别送往京师洛阳和蓟县刺史府,斩首25000人;高顺隐瞒了俘虏人员,功劳归上谷郡都尉李强指挥,以及护乌桓校尉府军候颜良、关羽、张飞和文丑等四人。

  请收藏:https://m.dingdian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