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1章初到幽州_汉末高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连接塞内和塞外的节点。

  十一月十八日,到达幽州治所蓟县。

  治所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市城区西南部的广安门附近,非后世天津所辖蓟县。

  首先去拜访幽州刺史郭勋和广阳郡太守刘卫。高顺给两人各预备了黄金十斤和蜀锦十匹,在当时算是贵礼。

  郭勋,太原阳曲人,与雁门郡太守郭缊同出一家。其50多岁的年纪,身高近8尺,白面长须,腰板挺直,气度从容,举手投足间确有大家风范之姿。

  在刺史衙门,郭勋隆重接待了高顺等人,太守刘卫前来作陪。

  郭勋早就接到过族侄雁门太守郭缊的来信,希望务必交好高顺等人。

  两人都已接到朝廷命令,允许代郡、上谷郡和护乌桓校尉到辖区征兵的通知。

  郭勋见高顺如此年轻,有些怀疑族侄的话,不过能控制代郡和上谷郡,也算有些本事了,他首先发问道:“高长吏、李都尉,房司马,不知道这次要招多少兵马?”

  高顺说道:“郭刺史、刘太守,代郡和上谷郡人丁稀少,边军缺口太多,若要保卫边郡安全,自然是多多益善。”

  幽州时常受到鲜卑、乌桓劫掠,若高顺等人组建强大的边军,不仅能守护两郡安全,且有维护幽州安全的作用,即便广阳郡受到攻击,也能及时寻求上谷郡的支援,所以郭勋和刘卫非常支持在幽州征兵,并尽力交好高顺等人。

  刘卫问道:“高长吏,军人俸禄若何?”

  “刘太守,骑兵士兵为每月粟米6石,钱600,盐6升;什长翻倍,屯长为二百石的俸禄。”

  众人对这个俸禄非常满意,这样的话就能解决当地很多人的生活了,且如此高的俸禄招兵将非常容易。

  这对他们来说是一好事情,既能给幽州带来好处,又有一支免费的军队维护他们的安全,至少今冬不会担忧异族的劫掠了。

  郭勋问:“高长吏有什么具体计划吗?”

  “郭刺史,刘太守,为了加快招兵速度,我想请郭刺史和刘太守允许,在幽州设一兵营,然后我会派人去各郡县招兵,集中到兵营训练,训练完好后再遣送边郡。”

  这个年代的户籍限制很严,普通人是不允许随便远离乡里的,更不要说夸郡县了,所以只能派人到各郡县亲自征兵。

  刘卫说道:“高长吏,此事易尔,在蓟县之南,有一废弃的军营,足够庞大,略作修整便可入住,可借给贵部无偿使用。”

  高顺心中大喜,忙起身致谢道:“谢谢刘太守!顺必不忘诸位提携,日后若有差遣,顺绝不推脱。”

  刘卫笑道:“哈哈,高长吏客气了,同朝为官,理应相互帮助,此乃小事尔。”

  高顺暗道,有钱能使鬼推磨,要不是提前送上厚礼,事情也不会如此简单解决。

  现在已是183年11月,到春节过后便是黄巾起义,还有2个多月的时间,高顺非常着急,第二天,便雇佣了大量的当地人开始整修军营,好在是冬季,当地人都不忙,且高顺开出的待遇为管两顿饱饭,每天50文钱,使得当地青壮蜂拥而至。

  高顺安排一初级文官负责军营的修整;安排一初级文官专门负责采买,大量的物资不断运进军营,使得当地的商业活动立即兴旺起来,太守刘卫对此非常高兴。

  虽说郭勋也接到袁家的提醒,不要与高顺等人亲密接触,不过郭家也是大族之一,为了自身利益,不会对袁家言听计从;刘卫乃高祖之后,与袁家是天然的敌人,袁家是不会与其交涉的。

  当地世家大族都得到袁家的命令,面对巨大的利益,即便在明面上不支持高顺等人,私底下接触的却不少,再说了,即便市场上紧缺的物资,高顺还可以通过系统予以补充。

  物资充足,人员众多,使得修整的进度非常快,仅仅5天时间便整理完毕。

  期间,刺史郭勋来军营视察,心中暗叹,这高顺真乃财大气粗之人,即便是郭家,也没有如此多的财力这样挥霍,看来族侄郭缊希望交好高顺的建议非常有道理。

  请收藏:https://m.dingdian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