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十八章 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下)_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柳铭淇脱口而出道。

  他是不忿这个皇帝死脑筋,都不知道天大地大,人命最大,所以心中想着,直接嘴巴就说了出来。

  结果这下子好了,景和帝抓着白玉笔筒,直接就给他砸了过来。

  柳铭淇一点儿都不傻,直接躲开了。

  “啪!”

  笔筒摔落在地,碎落成了几瓣。

  “柳铭淇!你这个混蛋!!”景和帝砸了东西还不出气,厉声呵斥道,“你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这种话你也说得出口?”

  柳铭淇讪讪不敢回话。

  不过这一次苗炎却抬头道:“陛下,刚才裕王世子的这句话,微臣以为如同醍醐灌顶,让微臣豁然开朗……在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之下,能让灾民先活下来,不就是最好的结果吗?

  等到以后日子好过了,我们再补偿一下他们,不也是很好吗?总不能让朝廷连以后补偿的机会都没有,就让他们现在活生生的饿死了吧?”

  景和帝可以对柳铭淇这样发火,但对苗炎却不会如此了。

  听了这话,他不停的苦笑摇头,整个身子好像都缩了一截,看上去竟然有些苍老。

  看着他消了一点气,柳铭淇才又道:“陛下,如果您实在觉得不忍心的话,那么可以用大米和麸糠混合着来煮粥。比如一斤大米配三斤麸糠,这样味道虽然比不上纯米粥,但比起全是麸糠的要好很多。”

  “你吃过?”景和帝问了一句。

  “小臣吃过,不只一次。”柳铭淇这下子就说得理直气壮。

  景和帝和苗炎,包括赵寿在内,都讶然的望向了他。

  柳铭淇真的吃过。

  不过是在前世。

  前世不是提倡要吃粗粮吗?

  麦麸和米糠便是营养学家们说的好东西,绝对比精制大米好。

  柳铭淇有段时间就自己这么熬粥吃的,那种粗糙感是有点重,但绝对不是难以下咽。

  连柳铭淇都能吃得下,灾民们怎么可能吃不下?

  其实别说是这种混合粥,就是全麸糠的,灾民也没有说吃不下的,只是皇帝觉得他们会吃不下罢了。

  “您今天晚上就可以让他们现场制作一锅麸糠粥出来,正好可以让丞相他们也尝尝。”柳铭淇提议道,“如果大家觉得还行,那为什么不可以这么做呢?”

  景和帝觉得,今天晚上柳铭淇难得说一句“人话”。

  还就是这句话让他觉得还行。

  全麸糠的他不能接受,但如果加入了大米,那就不完全是牲口吃的了,好歹也算一种粥的类型。

  景和帝转头吩咐道:“赵寿,你安排下去,让他们准备好,就在御书房门前熬制,不许掺假。待会儿晚上去文渊阁让丞相、尚书们都过来喝一碗。”

  “遵旨!”

  赵公公又跑去了门口。

  看着他的背影,景和帝心情沉痛之中,莫名其妙的忽然有些轻松起来。

  ……

  注:有兄台提问,为什么写大康朝富足,却仅仅是1年左右的余粮,这个不符合富足的标准吧?

  《礼记》曰:“丰年不者,四年不位,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意思是,如果粮食没有超过九年的储存量,就代表着物资不够充分;而如果国家的存量没有没到六年,那么还是比较危急的;一旦少于三年的存粮,那么就不能称之为“国家”了。

  这种说法对不对?

  要看时候。

  放在西周这样人口稀少的时候,当然没问题,甚至每个朝代的起始50年之内,都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一旦稳定下来了,人口必然迎来暴涨,土地却没有随着增长,粮食总产量也不会增长。故而再多的粮食储备,都跟不上这个步伐。再加上不断的水灾、旱灾、蝗灾等等,都要消耗大量的钱粮,所以别说9年储备,3年都不可能。

  2020年谈起有可能歉收的时候不就说了吗,我们的粮食储备是1年半,足够大家吃的,不用担心。

  连现代的国家都如此,况且大康朝还在前面几年连续遭遇了台风、干旱、洪涝灾害等等,因此秀才设定经历这么多灾难后,目前大康朝为1年储备,窃以为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请收藏:https://m.dingdian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