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八章 西域,渠勒国_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是转手给了回鹘和西羌,那我不是自己递刀子出去,自讨苦吃吗?”

  “这个考虑很好。”柳铭淇颌首道:“所以还是要看准时机,以及做好一切的善后准备才行。”

  “嗯,如果不是特别可靠,就千万不要给他们了。”熊大宝叮嘱道:“哪怕是给予他们别的支持也行啊!”

  “放心,我有分寸。”

  柳铭淇对于这点是非常明白。

  养虎为患这个词,没有谁比经历了惨痛教训的另一个时空的中华子孙更加明白了。

  养一条狗,你必须要有狗绳,要保证它跑出去之后,能给拽回来,这样才会顺着自己的意思去做。

  ……

  从吐蕃到西域其实并不远。

  不过本身吐蕃的面积就太大了,所以光是在吐蕃高原上行走,就花费了柳铭淇他们十天的时间。

  这还是建立在他们没有什么后勤拖累,每天起码前行二百里的基础上。

  吐蕃地广人稀,人口到处都是散落的。

  这恰好给了柳铭淇他们补充自己的食物和休息的机会。

  每找到一个稍微大一点的村落或者群居点,柳铭淇他们便会停下来歇息。

  买了牧民们的牛羊肉,让他们帮着打理,又吃又喝之余,还熏烤一部分带在身上,可以供两三天食用。

  只不过是花了点钱而已,却让他们一路都基本上没有吃干粮。

  有时候运气好,还能买点酒水喝。

  他们高兴,这些牧民们同样高兴。

  大康的老爷们给得很多,通常都是他们去市集卖的两倍三倍的价格,几千人的吃喝下来,一年的钱都给挣够了。

  至于说他们是大康人?

  那又有什么关系?

  他们巴不得柳铭淇能多休息几天,多挣点钱,然后自己到市集上能买到更多的好东西。

  所以当柳铭淇他们来到了昆仑山的南隅,准备翻越昆仑山去西域时,附近十几个村落的壮汉都请求给柳铭淇他们带路。

  一趟带路来回就是十两银子,花费最多不过十来天,平日里哪来的那么多好事儿?

  要不是看着柳铭淇他们人多,许多小伙子都准备骑着马,带着弓箭,充当柳铭淇的护卫了。

  饶是如此,柳铭淇他们也“被迫”招收了三百多个精挑细选的壮汉,由他们来带路,穿越昆仑山。

  学过地理的都知道,青藏高原的两个地域,分界线就是昆仑山。

  昆仑山以北是西域地界,昆仑山以南是吐蕃。

  地势是从南到北的下降,所以昆仑山以南的吐蕃地界,地势很高,气候也比较恶劣,生活条件远远不如西域。

  西域有着昆仑山遮挡寒风暴雪,又有宽广的母亲河——塔里木河的浇灌养育,沙漠化又没有以后那么的严重,说这里是一处世外桃源都不为过。

  因此这里才堆积了那么多的国家。

  在另一个世界的古代,西域是有三十六国的,但现在却只有十二个国家。

  显然

  请收藏:https://m.dingdian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