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章 蓬勃发展 【第三更!求月票!求全订!】_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情况的军士们,任凭有刺骨的寒风吹着,三五个蜂窝煤炉这么燃烧着,身子骨都能暖和一点,还随时能喝到一口热汤,吃一口热饭,别提多欣慰了。

  城内外的居民们同样如此。

  以前没有蜂窝煤还感觉不出来,现在有了蜂窝煤,大家都觉得离不开它了。

  大康朝的制度很完善。

  能住在锦州和宁远城内外的民众,超过一半都是军人的家属们,剩下的一半也是过苦日子的农民。

  一个城池如果只有驻军,那么日子枯燥又没有盼头,平日里没有一点烟火气息,肯定不长久。

  所以朝廷是鼓励这些边关城池有额外的居民去劳作居住的。

  不说别的,为军士们提供一些粮食,提供菜肉果蔬,再干一些杂活儿,比如修补城墙、搬运东西等等,这些总得要人来做吧?

  甚至军士们的补充,打仗时候的壮丁辅助,不都得他们上场吗?

  那么既然这些老百姓来到了这边生活,就不能因为太过困苦而走了。

  人一走,同样是什么用处都没有。

  于是每年朝廷都会补助给他们很多东西,首先第一点,人家的各种税赋是全天下最少的。

  然后从外面运来的各种物资,价格卖给这些平民百姓的话,一样很便宜。

  其中就包括了蜂窝煤。

  军营里面的蜂窝煤是随便用的,这些都算在军费里面。

  然后军属们的家里,每家每天十个蜂窝煤,倘若你家里有两个儿子当兵,那么就有二十个。

  普通人家,每个家庭每天五个蜂窝煤,如果还想多买,那就算三文钱一个。

  这个价格无论是在嘉峪关、锦州城、巴塘城,都是一样的。

  三文钱啊!

  从柳铭淇手里买都花了二文钱!

  无论怎么运送,这个价都是巨亏。

  可朝廷为了边疆的安宁,为了边疆有更多的人扎根居住,也是花费了巨资。

  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好的政策,这些边疆地区的居民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

  而现在蜂窝煤逐渐的被人们所熟知,效用也被人称赞,那么边疆的冬天也就不那么难过了。

  相信要不了三五年,人口起码还能再增加两三成。

  一方面能增加边关的掌控力度和实力。

  另一方面,还能减轻内地土地兼并的压力。

  简直是两全其美。

  作为非常重要过冬战略物资的蜂窝煤,自然就显得压力大。

  除去这些地方,还要从陆路直接运送给山东、江苏和浙江。

  这些都是在大运河和黄河丰水期的时候,就得提前运送过去,不然到了枯水期,用陆路来运输的话,成本至少要加两三倍。

  所以你看,京畿地区的这么每天八千万个蜂窝煤,这样七七八八的一分,还剩下多少?

  连帝京府都只能是勉强保证用量而已。

  幸好柳铭淇在今年的六月,便已经和新野县令司马北谈好了兴建另一个蜂窝煤

  请收藏:https://m.dingdian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