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章 33 驳三分论_季汉大都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必然之举。我等之力恐难以独抗曹魏。”

  诸葛亮不急不恼,也是转过身来和冯习对答。

  “敢问军师,吴侯抗过几次曹?

  自赤壁后,周瑜视大王、军师如眼中钉、肉中刺,屡屡设计恨不能诛我等而后快,此乃抗魏?

  吴侯北伐合肥数次,十万大军被曹操麾下张辽八百人杀的大败而归,吴地小儿闻张辽之名夜不敢啼,此乃抗魏?

  吕蒙白衣渡江,在君侯与曹仁、徐晃大战之际袭取荆襄,致使我等功亏一篑。君侯更是被东吴战将潘璋、马忠擒杀,此乃抗魏?

  为何吴侯苦苦相逼,我等却要百般忍让?

  恕末将之言,吴地皆是欺软怕硬的无能之辈,对北无法胜曹魏,便以盟友之名欺辱我等。我等退一步,其便进一步,凡此以往,我等恐终有一日,都是孙权阶下之囚。”

  冯习把这几句话痛快说出,振聋发聩一般,让在场群臣甚至刘备都沉默不语。

  “况且军师刚才所说有两点,末将不敢苟同。

  首先吴侯定不会归还荆州哪怕一块地。吴侯向来奉行全据长江之策,以扬水师之利,不可能为了我等战略,轻易放弃。宛如割肉喂狼,岂有让狼归还肉之理?

  其二,既然吴侯这次可以为了荆州背反盟约,袭击君侯。那下次北伐之时,吴侯会不会再度背反,袭取益州?届时我等若再度被袭,是否还有可战之力?”

  冯习字字珠玑,把季汉的问题摆到了台面之上。

  诸葛亮摇着羽扇思考了一下,还是出言反驳。

  “若我等被灭,吴侯势必难以孤身抗曹,吴侯必不会行此短视之事。”

  冯习听到诸葛亮这句话不由得一笑。

  “敢问军师,莫非我等安家立业之策,是建立在‘吴侯深明大义’之上否?无异于将我等首级置于他人刀下,期望他人乃是良善之辈。

  何况我素闻孙权小儿长于‘制衡’之术,御下颇能。但其对外亦是‘制衡’。君侯北伐曹魏,威震华夏,孙权便为了‘制衡’我等与曹魏实力,袭取荆州,顺带完成其全据长江之战略构想。

  到头来曹魏免了一大患,东吴全据长江,取得荆州,敢问军师我等有何所得?

  军师提到吴侯若是灭了我等,难免孤身抗曹。试问军师,若是吴侯全取益州,如何不能与曹魏抗衡?我等两家也是抗曹,他一家为何抗不得曹?皆是东吴手握荆、益、扬三州,全据南方,不说争霸,割据一方绰绰有余。

  届时东吴不论是裂土封王,还是挥师北进,都在可选范畴之内。甚至以吴侯为人,献江南换取一生荣华也并非不可能。”

  冯习这也是故意危言耸听了,但不巧的是,说别人可能没几分可信度,但是若是孙权,似乎又不是不可能,惹得众臣沉思起来。

  “那依休元观之,我等当如何对之?”

  刘备对冯习这番话连连点头。天天吃东吴那边的亏,刘备也烦了。我又不是伱东吴的赘婿,为何天天要受你这个气?

  什么?自己好像真是赘婿?那自己也是龙王,更不能天天被欺压。

  “既然东吴能全据长江,我等为何不能?届时我等可从汉中、上庸、荆州、淮南、徐州,多地进攻,主动权完全在我。守有长江天险,攻有水军之利。

  况且我等也不是无能东吴,十万人不敌八百之众,届时我等为何不能与曹魏分庭抗礼?”

  求推荐票、月票!谢谢各位支持!

  请收藏:https://m.dingdian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