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三十四章 陈先生,真大宗师也_道教神话:我乃世间最后一位真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覆盖着整个地球。

  即我们日常所说的“天圆地方”。

  古人认为天与地相接,融为一体。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后来又有人提出其实天与地其实并不相接。

  天虽然覆盖着地,但由于地是方的,故而有四個角是无法覆盖的。

  于是有人就认为,这四个角上有八根柱子支撑着整个天空。

  后来便产生了女娲立极断鳌足的神话故事传说。

  盖天说系统见于《晋书·天文志》。

  其中记载道:“言天似盖笠,地法覆盘,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沲四。三光隐映,以为昼夜。天中高于外衡冬至日之所在六万里。北极下地高于外衡下地亦六万里,外衡高于北极下地二万里。天地隆高相从,日去地恒八万里。”

  按照该观点,天是一个穹形,地也是一个穹形,其中间距八万里。

  东汉的著名哲学家王充认为“今试使一人把大炬火,夜行于平地,去人十里,火光灭矣;非灭也,远使然耳。今,日西转不复见,是火灭之类也。”

  其次,便是当前世界主流的“浑天说”。

  浑天说的基本观点认为天上的恒星都布于一个“天球”之上。

  而日月星辰都附着于天球之上,不停的运转着。

  从这点来说,无疑与现代球体天文学相近。

  那么,为什么叫浑天呢?

  以及这一观点对于天地的看法究竟是什么呢?

  关于浑天说的描述,见于《张衡浑仪注》。

  其中记载:“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则半一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覆地上,半绕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其两端谓之南北极。北极乃天之中也,在正北,出地上三十六度。然则北极上规径七十二度,常见不隐。南极天地之中也,在正南,入地三十六度。南规七十二度常伏不见。两极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强半。天转如车毂之运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

  请收藏:https://m.dingdian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