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94:繁荣的齐明边境贸易_马前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信力,属于那种擦屁股都嫌硬的东西。

  不过大明也并不着急,对于他们来说,撬开了一条缝隙便已经足够。大明纸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以大明本身硬实力的增加,以及他的轻便易携带而慢慢地一点一点地赢得他该有的地位。

  两国和平协议的签定,带来了两国边境交易的极大繁荣。

  大明的商品现在已经处在一个异常繁荣的阶段,国内的货物生产,正在慢慢地摆脱过去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而向作坊式过渡。商人们集中人手,集体生产,将货物的成本极大地降低,这使得在明国与齐国的交易之中,明国货物占有着极大的价格优势。

  商人逐利,齐国的商人很快便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从大明进取货物运到齐国内地销售,哪怕是加上运费,其价格还是比齐国国内要更低。而更低的价格,自然就具备了更强的生产力。更何况,这种集中式的生产,对于产品质量的把控要更有保证,质优,价廉,正在慢慢地成为明国货物的代名词。

  两国相互开放市场只不过一年时间,但明国的贸易优势正在慢慢地显现,从明国进入齐国的,大都是加工过后的成品,而从齐国进入明国的货物,则是最原汁原味的原材料。

  当齐国的官员们还在为商业的繁荣而发展而收获了更多的商税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发现,国内的一家一户的这种小农式作坊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慢慢地无人问津。农人们除了种田所得的收获之外,原本的一些额外的进项补益,正在逐渐地消失。齐国国库似乎在充盈,但国内最底层的百姓,日子过得并不比以前更好。虽然他们现在中的绝大部分都有了自己的土地,但同样的,沉重的赋税以及徭役也同样地加诸在了他们的身上。

  在过去,依附于豪族的齐国佃户们,需要承担的赋税并不多,但当他们拥有了土地,成为了自耕农,赋税便随之而来。更重要的是,这些分给他们的田地并不是免费的,效仿明国土地政策的齐国,纵然规定了这些花费只需在未来的几年之内还清,但农民们想要还清这些款项并不容易。

  因为有一项,齐国人并没有学去,那就是明国彻底地免去了徭役,极大地降低了农民承担的税赋。

  而这一切,因为才刚刚露出萌芽,齐国的政策制定者,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问题。明国正在利用齐国开放的这两个口岸,采用着另一种有别于侵伐楚国之时的经济手段。

  昌渚,过去这个曾经因为战争而变成荒芜之地的边境城市,正在因为明齐两国的贸易发生着天翻天覆的变化。

  大明的轨道车系统,终于从武陵延伸到了桃园郡,桃园郡轨道车站,一时之间成为了大明最为繁忙的车站,无数从大明内地生产出来的货物,通过轨道车源

  请收藏:https://m.dingdian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