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清北之资,却上了大专_重生之科技致富手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是随了他们的父亲,赵知学。

  赵知学1935年生,从小到大就一直考第一,小学是附近几个村里的第一,初中是镇上的第一,高中是县里的第一。

  在五十年代,赵知学就考上了荆楚省的午汉大学,成为了赵家沟村第一个大学生。

  只是,在赵知学还有半年就毕业的时候,他的爷爷重病卧床,老人非得把在外地上学的赵知学叫回老家,要让他的好孙子在床前为他侍奉汤药,说什么也不让他回午汉上学。

  赵老爷子生了四个儿子,赵知学的父亲是老大,老二老三死在了抗倭战场上,老四家生了三个女儿。

  大房家总共有九个孩子,赵知学排行老大,也是唯一的儿子,他下面还有八个妹妹。

  为了供赵知学上大学,大妹二妹的没有读书,早早就出来做工。

  可以说,赵知学的大学不是为他自己读的,也是为他的大妹二妹读的。

  当时,赵德彬的奶奶跟大女儿和二女儿说:

  “你哥学习好,你们就供着他吧。

  等他以后有出息了,每个月给你俩一人五块钱。”

  赵知学的大妹和二妹,为了一个月五块钱的梦,也为了家里四房唯一一个男丁,从小就供着哥哥上学,一天学也没上过,一个字也不识。

  只是,什么个人发展,什么众人的梦想,什么远大前途,在当时的“孝道”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

  赵知学是长房长孙,也是赵老爷子唯一的孙子,赵老爷子对赵知学的重视可想而知,赵知学也必须承担起给他爷爷养老送终的义务。

  待半年后,赵老爷子撒手人寰,赵知学料理好爷爷的后事再回到午汉,才发现学校已经将他开除了。

  赵知学在大学校门口嚎啕大哭。

  半年啊,再有半年,他就毕业了。

  那可是五十年代的大学文凭啊!

  就这样,本该有远大前途、心高气傲的赵知学,最后只落得了一个大学肄业。

  从午汉回到平海之后,赵知学的精神状况就不太正常了,有时疯疯癫癫的,嘴里说着一些谁也听不懂的话。

  赵知学在家修养了大半年,才逐渐康复。

  心灰意冷之下,他再也没有出去闯荡。

  从此以后,他就一直待在老家,在镇上的初中当老师。

  多年后,赵知学大学的同班同学,有很多当了官,也有很多成了大学校长、教授,混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成了院士。

  而在班里一直是班长、名列前茅的赵知学,却在乡下当了一辈子的初中老师。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赵知学很注重孩子们的教育,一心只想让孩子们读高中、考大学,弥补他没能拿到大学文凭的遗憾。

  大姐赵丽萍的成绩很好,就是当时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太好,底下还有三个要供读书的弟弟,赵丽萍就想着早一点出来工作、减轻家里负担,最后就上了中专。

  在八十年代,考中专是非常难的,一个乡镇也没有几个人能考上。

  考上中专,就能包转城市户口、包分配工作,还是干部编制,能比读高中的人早三四年出来工作,所以,考中专很受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农村尖子生青睐。

  到了赵德彬考大学的时候,赵家的状况已经好转了不少。

  最起码,赵德彬不用再为大学学费而发愁。

  可是,他的成绩是四个孩子中最差的。

  请收藏:https://m.dingdian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