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章十三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4)_十国帝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谏言不能答应。

  从中兴殿散朝,李嗣源令李从璟、安重诲、任圜、孔循至崇文殿,再议这两件事。冯道因身为端明殿学士,随行李嗣源左右,有与闻国事之权,因是也在场。

  到了崇文殿,安重诲和任圜仍然争论不休,言辞激烈。

  李嗣源高坐皇椅,眉目郁结。冯道束立一旁,好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争论到情绪激动处,任圜面向李嗣源道:“安重诲不知朝中之人,现力荐崔协,实是为人所利用!崔协虽身出名门,却识字不多,臣尚觉自己学识浅薄,谬居相位,如若用崔协为相,恐惹人笑话!”

  任圜这话表面是说安重诲为人所利用,实则暗指安重诲结党营私,言辞可谓重矣。

  安重诲闻言岂能不怒,却不好捅破那层窗户纸,指着任圜的鼻子道:“在你眼中,崔协无相才,难道只有李琪有相才吗?你以一人之好恶,而断群臣之贤迂,朝中之事,岂能由你一言定之!”

  新任枢密使孔循与安重诲同一阵营,素与任圜不和,当下对李嗣源道:“臣以为任公之言有失偏颇,安公自任职中枢以来,日夜勤政,岂能对群臣不知?崔协素有才名,文章为当世所重,又向来勤恳谦恭,并非任公所说那般不堪。

  任圜见孔循颠倒黑白,顿时气急,“你”

  众人话里愈发带刺,李从璟不由微微皱眉。

  他历任镇将、刺史、节度使,多在外为官,之前对朝中之臣并不知根知底,但他麾下而今人才济济,岂能没有识人之能?李琪、崔协两人如何,他早已心中有数。即便他自己不能判断,数月以来,军情处遍查群臣,如今档案已丰,朝臣谁优谁劣他又怎能不知。除此之外,对重臣数月来之言行,心思之变动,他也堪称了如指掌。

  他将现今朝堂上的官员,划分为几类。

  名臣。类似于本朝房玄龄、杜如晦者,一个也没有。

  贤臣。进能谏言国事,谋划得当,退能胜任本职,恪尽职守,少争权夺利之心,无结党营私之念。这类人很少,寥寥数人而已,任圜、李琪位在其中。

  良臣。能胜任本职,在分内之事为君王分忧者,即为良臣。此类人也少。

  庸臣。政事不过按部就班,不能稍有推进者,国事无见解或无有用见解。平日里见风使舵,骑墙跟风,荣辱皆因人成事,难有建树。这类人最多。

  佞臣。阿谀奉承,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损公肥私,目无君王社稷,胸中只有个人利益。因李嗣源肃清朝堂,这类人被剔除不少,然则仍有残留,而且如若朝廷风气不正,这类人会越来越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便是庄宗给李嗣源留下来的朝臣底子。

  李从璟看了面红耳赤的安重诲一眼,目光微冷。

  今日之安重诲,便如昔日之郭崇韬。一样由中门使而入

  请收藏:https://m.dingdian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