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8 海外_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般仅有三分之一的收成。差别就是如此的巨大。

  因此在西北,想要养活一家十口人,没有上百亩田根本做不到。

  在江南一户人家要是拥有上百亩地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小地主了,但在西北却仅能维持温饱而已。

  就连维持温饱这个最低要求的前提也必须是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才能做到。如果当年天气不好,收成还会一减再减。

  有时收成不好的时候,农民只能靠糠饭过活,而且每天也只能吃一顿糠饭。

  那副凄惨的景象是宁雅柏和宁雅枫两兄弟在没有亲眼目睹之前,从来不敢想象的光景。

  由于见得太多这样的光景,出身于镇国公府原本应该锦衣玉食的兄弟俩却从来不敢浪费一颗粮食,更不要说像其他世家大族的败家子那样,做出一掷千金只为博某位青楼花魁一笑的智障行为。

  甚至许多京城世家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堂堂镇国公府在衣食和生活上会如此简朴,完全不像钟鼎世家该有的样子。

  要说为了名声而演戏的话,也不至于一演就是几十年,实在让人费解。

  其实真正的原因很简单,在亲眼目睹西北那么多农民所过的日子后,世代扎根西北的宁家子弟哪里还忍心过那种奢靡浪费的生活。

  正因为对西北的产粮情况知之甚清,所以宁雅柏才会如此激动。

  假如这种事是其他人对他说的,他肯定会持怀疑的态度,除非亲眼所见。

  但妹夫池非用一个又一个闻所未闻、却确实有效的办法帮宁家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而且无一失手,因此宁家上至当家人宁志远,下至他们兄弟俩,都对池非所说的话深信不疑。

  既然他说有,那世间就一定存在这样的作物。

  见大舅兄同意了他的提议,池非这才从带过来的包袱里拿出一大叠印好的图画。

  这些图画正是他先用素描法画出红薯和玉米的原图,然后再请擅长雕版的工匠依照原图进行雕版,最后统一印制出来的成品,足足印了上千份之多。

  池非把其中一份图拿给宁雅柏看,“大哥,这图上所画的就是红薯和玉米,我们可以派人拿着这些图去问洋人有没有见过这两种东西。

  如果洋人有带来种子最好,我们当场就可以买下来。如果没有的话,我们可以出重金请洋人跨海带过来。”

  看着纸上清晰无比的图画,宁雅柏在好奇之余,也深受感动。

  准备得如此充足,可见妹夫是真的用心了。

  如果此事能成,不仅是西北,相信全大魏的饥民都愿意为妹夫立长生牌愿其长命百岁。

  “阿真你放心,我会马上安排人去办,一定会尽快找到这两种作物的种子。”宁雅柏十分郑重地承诺。

  “那就麻烦大哥了。另外大哥在安排人去办这件事的时候,可以交待那些人在跟洋人打交道的时候,顺便推荐

  请收藏:https://m.dingdian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