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七章 敌在进奏院!_回到北宋当明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现在边境的局面是完全守得住。在目前的局面中,这就够了。”

  “但是百姓们担心大宋的军卒无法保卫他们。”

  军民互相信任,太难了。

  过去的禁军都是一群酒囊饭袋!

  稍微恶劣点的渣滓,甚至还会冒充流匪打劫百姓,这让百姓怎么能信任他们?

  河间军卒保卫汴京仓,每日的操练让百姓对大宋军卒有了稍微的改观。

  但是还不够啊。

  “把邸报和晨报的作用发挥出来吧。整顿下晨报,多找些笔者,写一些军务实录的内容,加强下国防的宣传,把民间的力量调动起来。”赵桓最终决定如此行事。

  邸报是由大宋官府发行的报纸,主要由进奏院发行刊印,多数都是政府的公文,皇帝的圣旨。

  而晨报,则由民间发行,仅仅汴京就有数家以卖报为生的小厮。

  而且这帮民间报刊,还有自己的专门的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衷私小报。

  而皇城司的察子们很多眼线,也是这些内探,省探,衙探组成。大概类似于后世的记者、通讯员、报料人组成。

  民间热衷于私人报纸,对朝堂的邸报其实不怎么感冒,干巴巴的连个句读都没有的公文,没几个人想看。

  而这些小报刊的情报来源或得之于省院之漏泄,或得之于街市之剽闻。

  秘闻啊,八卦啊,都是极为吸引人的地方,大家都会买来看个热闹。

  真正的机密又不可能在邸报上出现,而民间的私人报纸的种类很多,五花八门,刊载话本、喜剧、诗集、八卦、刑狱等诸多分类。

  当然在大宋进奏院的管理下,汴京市面上还没有三俗文学的报刊,但是在汴京之外,因为进奏院的权利有限,自然会有一些刺激的文章连载。

  种类繁多的小报里,也有关于军报的小报。

  不过因为大宋禁军的疲软和进奏院的管制,此类的报刊,多数都是月刊,甚至一些半年刊,年刊的都有。

  邸报十钱一张,印刷精美,刊印无遗漏,无错误,正能量,内容却比较空洞。

  而晨报却是百无禁忌,虽然印刷的错字较多,甚至有些扭曲事实的存在,但是百姓喜闻乐见,皇帝怕留下个堵塞言路的恶名,也无力多管。

  晨报骂皇帝那更是司空见惯。

  大观四年,宋徽宗第三次罢免的蔡京的时候,有晨报就把皇帝和宰相一起骂了,汴京人人拍手称快。

  而这个人的手法极为老练,从过往邸报中总结了赵佶诏书的书写习惯,在晨报里搞了个大新闻。

  模仿赵佶的语气,捏造了一份诏书!

  【前宰相蔡京目不明而强视,耳不聪而强听,公行狡诈,行迹谄谀,内外不仁,上下无检,所以起天下之议,四夷凶顽,百姓失业,远窜忠良之臣,外擢暗昧之流,不察所为,朕之过也。】

  宋徽宗极为尴尬,亲自写了一份手书辟谣。

  

  请收藏:https://m.dingdian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